近期觀看了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、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(lián)合攝制,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和安徽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承制的三集紀錄片《千年包公》,還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河南蘭考的時候,勉勵當?shù)氐募o檢干部,要當現(xiàn)代的‘鐵包公’,現(xiàn)在看了這部紀錄片,我能更好地理解‘鐵包公’這三個字的含義,更能理解總書記的語重心長。
紀錄片《千年包公》共分三集,第一集《清心直道》。介紹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個性形成的原因;通過包拯家訓以及包氏后人對他的懷念,突出包拯清正廉潔家風對世人的深刻影響。第二集《鐵面無私》,在真實歷史文獻基礎上用影視劇手法再現(xiàn)“七彈王逵”、“六彈張堯佐”與“斷冷清案”等典型史跡,突出包拯鐵面無私、不畏權貴、執(zhí)法如山的可貴精神。第三集《以民為本》,通過“斷牛舌案”、“匿金案”、“陳州折變”、“不持一硯歸”等歷史故事,展現(xiàn)包拯以民為本,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為官為政思想。
通過再現(xiàn)真實的包公故事,尋訪包公精神的當代體現(xiàn),力求在觀眾心里樹立一位真實可信的清官而非戲說的包公形象。
歷史上的包公以鐵面無私、剛正不阿、伸張正義的公正、清廉形象而流芳千古,以至于讓后人每每談及,總有說不完、道不盡的佳話。當遇到秉公辦事、為民做主的官員,老百姓大多會用“包青天”等之類言語進行稱頌。在我看來,包公精神這一寶貴財富,永遠值得我們學習。一是愛國敬業(yè),直言切諫。二是民為國本,為民請命。三是剛正不阿,不畏權貴。四是廉潔從政,公正司法。
在當前的法治社會里,我們評價一個領導干部是否盡職盡責,關鍵是看他能否堅持依法辦事。尤其在今天我們的各項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健全的情況下,如何依法辦事、能否依法辦事更是對干部提出了挑戰(zhàn)。長久以來存在于人們心目中的“清官情結”,在當今時代其實更應該解讀為要求領導干部秉公執(zhí)法、依法行政的“法治情結”。要勇于破除思想觀念障礙,突破利益固化,“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推進改革,以‘包公精神’ 啃硬骨頭,真正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好、落實好。”這是原安慶市委書記虞愛華在談到我市經濟社會發(fā)展和農村改革時所強調的。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期,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是難啃的硬骨頭。這就需要我們要有“包公精神”,既要有改革的信心,又要有啃硬骨頭的決心。
面對包公像起誓,在形式上體現(xiàn)了后人對先賢的崇尚,表現(xiàn)了一種學習的姿態(tài)。對于走向和諧與法治的今日中國來說,我衷心希望這種學習姿態(tài)真的能在全社會化為具體行動,并且深入精髓,領會包公身上真正值得體會的法治意識,從而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。
機電工程系黨支部
何 亞 明